您现在的位置:社会组织众扶平台 > 规范要求 > 年度检查 > 详情

返回
提升社会团体年检参检率 促进社会团体规范化建设
2025-07-15

年检参检率既是社会团体规范运转的体现,也是衡量社会团体健康发展的指标。北京市高度重视社会团体年检参检率,多措并举、努力提升,促进社会团体规范运转,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加强政策宣传培训,提升年检知晓率

多渠道宣传年检政策。北京市持续强化年检政策宣传,每年年初印发开展年检工作通知,明确年检范围、时间、程序、内容、方式等具体要求,并在市民政局官网、北京社会组织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平台同步发布,力争覆盖到每一个社会团体,有效提高政策知晓度。

全面开展培训指导。为提升社会团体参检意识和年检材料填报质量,北京市积极开展培训指导。一方面,组织会议培训,邀请法规政策专家、年检工作负责人等为社会团体进行面对面讲解,从法规政策、工作要求、在线填报、报送程序等方面对社会团体进行全面指导,提升社会团体参检意识,提高年检材料填报质量;另一方面,在公众号播放年检相关课件,方便社会团体随时学习,持续强化社会团体对年检工作的理解和实操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让社会团体熟知年检的重要性和具体流程,减少因认知不足导致的漏检情况。

建立系列配套工作制度,提升年检执行力

建立定期报告制度。报告分为周报告和月报告,内容涵盖已提交年检的社会团体数量、未提交年检社会团体数量、已完成审查社会团体数量、未完成审查社会团体数量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报告内容由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系统根据设计模板导出,大幅提高了统计效率和数据精准度,使年检工作进展一目了然,便于及时掌握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建立催报制度。在社会团体法定年检截止日前的10个工作日,通过市民政局官网发布公告,催告还未提交年检报告的社会团体在法定截止日前提交年检报告。

建立一次性告知制度。一次性告知社会团体年检材料补齐补正内容,并适时催报提醒,确保社会团体及时补正。

建立会议调度制度。定期调度年检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分析处置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

建立定期督办制度。督促落实调度会部署的工作任务,由综合部门视任务时限要求下发督办单,督促各业务部门落实,确保年检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建立信用联动制度。将年检参检情况和信用监管相结合,形成政策联动,信用积分依据参检结论实时更新。

坚持数字引领,提升年检便捷度

年检“全程网办”,切实减轻社会团体负担。北京市积极运用数字认证和电子签章技术,实现年检无纸化,极大方便了社会团体提交年检材料。社会团体利用电子签章识别身份、填报数据、提交报告、在线查阅;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利用电子签章进行电子签批,直接发布年检结论,年检工作实现“全程网办”,社会团体“一次都不用跑”成为现实。社会团体在填报年度工作报告时,系统自动带出注册登记、理事监事等历史数据,同时实时进行数据智能比对,明显提高填报效率、减轻社会团体工作量。

持续优化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系统,有效提升审核效率。北京市打通年检、行政许可、日常管理、信用信息等功能模块,汇聚整合数据;设立“互联网+社会团体”管理体系总体架构,采用“两库三平台”监管运行模式(即法人库、信用库为基础,业务管理、公共服务、信用信息公示三平台为支撑),归集社会团体信息共计9万余条,为开展年检工作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推动实现信用信息与国家社会团体法人库对接,与北京市大数据平台、北京市民政数据资源中心共享,通过数据比对和分析,在年检审核环节建立健全信用预警机制,实现“一码通查”和信用预警,极大提升了登记管理机关审核准确性和审核效率。

北京市通过这套“组合拳”,实现了年检高水平稳定运行。随着《社会团体年度检查办法》的出台,全市将继续贯彻“以业务管理为主线、以程序管控为核心、以服务促监管为目标”的思路,不断完善年检工作,为社会团体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来源:“北京社会组织”微信公众号,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