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8810708
您现在的位置:社会组织众扶平台 > 通知公告 > 详情
返回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社会团体作为联结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桥梁纽带,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十五五”时期,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要求,社会团体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实现从传统的“联谊性”组织向现代化功能组织深刻转型,在激活行业活力与规范行业秩序中展现新作为。
一、服务新质生产力,当好行业创新“助推器”
社会团体凝聚了本行业的精英企业和专业人才,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重要的力量。在“十五五”期间,社会团体应主动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核心使命。
首先,要做先进标准的引领者。充分发挥团体标准反应速度快、技术含量高、市场适应性强的优势,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及时组织制定具有国际视野、引领行业发展的团体标准。通过标准引导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
其次,要做技术攻关的组织者。针对行业发展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积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通过组织联合研发、技术交流、成果转化等活动,促进创新要素在产业链内高效流动,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再次,要做创新生态的营造者。举办高水平的技术论坛、创新大赛和展览展示活动,为行业内的创新思想、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提供展示和交流的舞台。发布行业技术发展报告,预测技术趋势,引导创新方向,在全行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行业自律,当好市场秩序“维护者”
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团体作为行业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必须将规范行业秩序、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职责。
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制定并完善行业职业道德准则和自律公约,明确行业行为底线和道德高线。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对会员企业的守法经营、合同履行、产品质量、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客观记录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行业推荐、政策支持等挂钩,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惩”的行业共识。
关键举措是积极参与行业治理。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开展行业监测,及时反映行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发展诉求。在政府制定行业政策、法规和标准时,提供专业建议和行业视角,增强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协助政府部门处理行业纠纷,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重要抓手是提升行业整体素质。组织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和技能竞赛,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推广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导会员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发布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等方式,引导会员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三、优化政社沟通,当好协同治理“连接器”
构建与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关系,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是社会团体在协同治理中的重要使命。
一方面,要精准传导政府政策意图。通过政策解读会、培训讲座、专业咨询等多种形式,帮助会员企业及时、准确理解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和监管要求,引导企业自觉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在行业内有效落地。
另一方面,要系统反映行业企业诉求。建立健全行业调查研究机制,及时了解会员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共性诉求。通过政策建议、研究报告、专题报告等形式,向政府部门客观、准确地反映行业动态和企业心声,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推动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制度性、政策性障碍。
同时,要高效搭建政企互动平台。组织举办政企对接会、座谈会、调研考察等活动,为政府部门和会员企业创造直接、规范、透明的交流渠道。在制定涉企政策过程中,有序组织企业参与评估论证,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参与感,推动形成政企良性互动的治理新格局。
“十五五”的宏伟蓝图对社会团体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国各级各类社会团体应当勇于自我革新,主动担当作为,在服务新质生产力中提升专业价值,在加强行业自律中树立公信权威,在优化政社沟通中彰显桥梁作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从“有名”到“有实”、从“活跃”到“引领”的深刻转变,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