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社会组织众扶平台 > 最新动态 > 详情
返回11月13日,北京市民政局与首都文明办联合举办2024“北京榜样·最美民政人”主题活动榜样揭晓暨风采展示活动。经过组织推荐、网上公示点赞、初评、复评、市民政局党组会审议等程序,共评选出榜样人物(集体)10个。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积极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扎根街道、社区,直接服务困难群众和老年人等4万余人次,覆盖200余个社区的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 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致力于养老助老,守护孤寡高龄老人健康平安;或专注于社会救助服务,为困难群众带去希望和力量……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社会工作者。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睦友社工”)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睦友社工成立于2009年,15年来扎根基层,围绕人口老龄化、社会救助关爱等方面积极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以实际行动展现关爱弱势群体、扶危济困的专业服务理念,并以脚踏实地的长期服务与主动作为向群众传递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睦友社工先后为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朝阳区、房山区、门头沟区等上万名群众提供了专业服务,直接服务困难群众和老年人等4万余人次,覆盖200余个社区。
探索多元救助模式 筑牢“温情救助”防线
△ 睦友社工为突发困难家庭入户进行政策答疑
2020年12月的一个深夜,气温直逼冰点,晕倒在路边的芦伟(化名)被民警发现,与家人关系破裂的他已流浪乞讨多年,凭借模糊的记忆回到户籍地寻求救助。了解到这一情形,睦友社工曾善红即刻协同民政、公安、司法等部门工作人员,联系敦促家属落实赡养义务,并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启动的紧急救助程序,为芦伟购买生活所需物品、寻找合适的养老机构进行安置,从生活保障和照顾支持两方面为老人撑起救助“保护伞”,让他的晚年不再漂泊。芦伟的救助并非个案,睦友社工借助探索出的“归家安置”服务方法,已帮助十余名类似情况的服务对象重新被社会和家人接纳。
15年来,睦友社工利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先后开展了289例救助案例,帮助深陷困境却缺乏求助能力的人们逐渐走出“困境”。他们有出狱后渴望重回社会,却迷茫无措者;有被照顾重残家人“锁”在家中,希望获得康复资源的困境老人;有事实无人抚养但努力与逆境抗争的困境儿童;还有突破家暴,重获新生重返社会的单亲母亲……社工们用心用情筑牢着“温情救助”的防线。
睦友社工总干事李璐龄介绍,睦友社工还为困难独居老人、流动儿童及重病重残人员提供生活照顾、社会融入支持和康复护理资源链接等补充性服务类救助百余次,打造出的“四季助老”护老行动等专项救助品牌活动,惠及2.5万余人次。
在服务中,睦友社工还探索形成“多元参与递进式帮扶”的社会救助模式,他们所运营的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上地模式”“东升模式”作为创新社会救助服务案例被海淀区民政局收录,并获海淀区社会救助服务优秀项目。凭借扎实的服务,睦友社工受到服务对象和政府部门的一致认可,运营的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先后收到接诉即办电话表扬4次、锦旗6面、表扬信3封。“这些成绩不是终点,是我们更好地开展服务的新起点,我们将继续探索为困难群众服务的方式方法,满足其多元化需求,让阳光穿透困难群众生活的‘阴霾’。”李璐龄说。
探索“社会救助+慈善救助”公益机制 满足困境人群“小心愿”
△ 睦友社工完成老人微心愿
为身处教育困境的残疾青少年捐赠点读笔;为重残特困老人捐赠代步三轮车,帮老人走出家门;为困境儿童捐赠足球培养成长兴趣……满足困难人员“小愿望”的同时,也架起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困难群体的需求各有不同,为此睦友社工积极链接慈善资源,探索“社会救助+慈善救助”的弱有所扶工作机制,推行预防为先的发展型救助服务。先后推动近百家企业公司、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上百名志愿者,参与帮困、扶残、助老等身边慈善公益服务。
李璐龄表示,目前睦友社工与合作街镇共同打造形成两个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慈善公益品牌:“爱益东升”慈善品牌以实现“项目共创、服务共联、资源共享”为目标,具有“互联网+慈善”等地区特色;“爱在上地”慈善品牌以建设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为方向,具有“科技赋能、公益向善”等特色。
扎根社区服务基层 做老人的“贴心人”
△ 睦友社工在老人家里查看适老化设施
西城区85岁高龄独居老人李凤仙(化名)因为一次意外在家摔倒落下了病根,此后每次从昏暗的走廊到狭窄的卫生间都会让她害怕。为了保障她的居家安全,睦友社工刘桂楠细心检查了她家中每一个可能存在危险的角落,并一一排除,还时常陪老人聊天,为她带去亲人般的关心。仅2023年一年间,睦友社工就为超过3000位像李凤仙这样的老人开展了居家安全检查,大大降低了老人居家养老的安全风险,也让老人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在西城区,睦友社工还联合社区志愿者,为辖区孤寡高龄老人开设“一个观众的剧场”,由社区有才艺的志愿者为老人表演,或读报纸等,为老人枯燥的生活增添乐趣。
多年来,围绕社区老年人的多元需求,睦友社工开展了多元专业服务,为百余名有抑郁等倾向的老年人,缓解因丧亲哀伤情绪、认知损伤及照护压力导致的心理精神健康问题,睦友社工还关注失独、“老养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帮助150多名特殊困难老年人解决生活实际困难。
推动“项目资助+慈善筹款” 探索养老公益新模式
△ 睦友社工陪老人聊天
“老人的悲苦各不相同,我们要因人施策,但目的都是让他们晚年幸福。”李璐龄说,睦友社工多年来为百余名内心饱受丧亲之痛、记忆逐渐模糊以及承受着照顾压力的老人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为遭遇特殊困境的失独和“老养残”老人解决难以独自应对的养老难题……在社工服务中,老人们找到了倾听他们讲述过去美好时光的“耳朵”,也找到了帮助他们慢慢走出哀伤、重拾生活信心的那双温暖的手。
睦友社工服务的一位高龄老人赵先生,和蔼可亲,却因认知障碍渐渐迷失于记忆的迷宫,自开展服务后,赵先生的生活有了悄然改变。李璐龄介绍,为了服务好老人,社工联合专业医护人员定制了一系列认知训练计划,帮助赵先生保持记忆,与此同时,他的老伴儿作为主要的家庭照顾者,也在与社工的交流中找到了支持的力量。渐渐地,赵先生和老伴儿的笑容多了。
“通过睦友社工的帮助,不仅认知症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照护者也学到了科学的照护知识,掌握了有效的沟通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在繁重的照护任务中寻找自我放松的空间,让爱不再沉重。”李璐龄介绍,十多年来,睦友社工与多家医院、基金会开展专业合作,通过专业服务累计服务上百个家庭,帮助300余名认知障碍老年人维持认知能力和改善认知行为,帮助200余名家庭照顾者增强照护知识储备、提升照护能力、舒缓照护压力;还通过开展百余场各类科普倡导活动,促进了认知友好社会氛围营造。
多年来,睦友社工联合多方资源,共同探索社区养老公益模式创新服务,推动“项目资助+慈善筹款”相结合的可持续服务机制探索,先后动员50余家企事业单位及多家基金会参与老年服务行动,服务百余名社区高龄独居“老老人”。
李璐龄表示,未来,睦友社工将持续聚焦民政需求,以“助人自助”提升资源嫁接能力,增强民政基层服务力量,架起政府、社会和群众的“连心桥”。
来源:北京民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