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社会组织众扶平台 > 最新动态 > 详情
北京市日前围绕“完善一个体系、制定一套措施、建立一个系统、建设一批阵地”工作思路,制定了《北京市关于加强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以及相关工作指引,《北京市城市驿站建设导则十条(试行)》(以下简称《导则》)等3项文件,推动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措施“优化升级”,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贴心暖心服务。
《若干措施》包括5大类11项举措,涵盖保障、服务、参与类措施等。
在政治引领方面,《若干措施》提出通过织密组织体系,筑牢思想根基,加强教育管理,做好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工作。
在服务管理方面,提出“站点统筹、服务暖心、发展可期”等3项举措,从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和区域工作实际出发,分类施策,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管用有效的多元服务保障。
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算法友好”“劳资和谐”“住房适居”“帮扶到位”等4项举措,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妥善处理个性诉求与共性关切、当前矛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有效增强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
北京市还将整体推进“城市驿站”建设,并在重点区域建设一批24小时服务的“全时驿站”。根据《导则》,“城市驿站”应坚持首善标准、为民服务原则,以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丰富驿站内部设置,将驿站打造成服务新就业群体的一线阵地。驿站坚持“谁建设、谁管理,谁承诺、谁负责”,由建设单位履行驿站管理责任,由属地强化对驿站的日常管护。《导则》要求,新建驿站尽量在商圈内部、商业街旁、临街路口、社区附近,方便新就业群体就近使用。驿站应该在室外醒目位置安装统一标识,在附近区域规划电动自行车停车区。室内应配备桌椅、躺椅、饮水机、矿泉水、手机充电设备等物资,解决新就业群体饮水、热餐、充电、休息等基本需求,注意防火防电要求与通风换气需要,定期清洁。同时,应定期检查、巡视和维护,注重吸引更多资源投入驿站建设,保证驿站长久稳定运行。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报,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