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社会组织众扶平台 > 通知公告 > 详情
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为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自身却常常面临“带娃没时间、家庭团圆难”等痛点,为此,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从教育培训、亲情网络、纾困解难等三方面精准发力,加强新就业群体家庭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为新就业群体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撑起“关爱伞”。
针对新就业群体“带娃没时间”的难题,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动社会化教育资源向新就业群体子女开放共享,丰富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生活。
在成才立志方面,海淀区开展“海淀暖新 十一伴行”活动,联合清华、北大开展校园参访活动,让新就业群体子女领略顶尖学府的文化底蕴,引导孩子们树立远大抱负。
海淀区组织新就业群体子女参观清华北大校园
在爱国教育方面,石景山区举办“情系新业润少年·研学京城筑梦行”新就业群体子女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军事博物馆等地聆听革命故事,潜移默化厚植家国情怀。
石景山区开展新就业群体子女研学关爱活动
在综合素养方面,门头沟区举办“京彩童行”新就业群体子女夏令营,整合京西智谷、八奇洞、平西情报联络站等阵地资源,通过“科技互动+自然探索+红色体验”等多元方式,实现科技人文素养双提升。
门头沟区组织新就业群体子女参观京西智谷
在技能培训方面,房山区开展“德育托管 成长一夏”项目,针对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独处多、溺水触电风险等问题,开设专题教育讲座。此外,还为暑期托管的新就业群体子女开设烹饪实操课,提升孩子们的劳动兴趣和动手能力。
房山区开设新就业群体子女烹饪实操课
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100余场,惠及新就业群体子女2000余人。
针对新就业群体“家庭团聚难”等问题,市委社会工作部多措并举,为新就业群体织密亲情网络。
寄出“一封信”,实现关爱跨地协同。朝阳区主动对接新就业群体家庭所在地居(村)委会,将定制慰问品、手写感谢信及荣誉喜报精准送达家属手中,以“娘家人”的贴心举措,切实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荣誉感与归属感。海淀区向新就业群体先进代表的家乡寄出“城市家书”,委托当地社会工作部门转交至家属,共享奋斗荣光。并以此为契机,加强新就业群体家庭走访,探索构建跨区域服务闭环。
朝阳区对接新就业群体家庭所在地村委会送上手写感谢信
海淀区开展新就业群体先进代表“城市家书”活动
捐赠“图书角”,传递书香回馈故乡。西城区以外卖小哥、快递员等16位“最美城市响应人”代表的名义向家乡(河北、河南、新疆等地)捐赠图书角,将“第二故乡”与“原生乡土”紧密相连,展现新就业群体在京奋斗故事和回馈家乡的赤子情怀。
西城区“最美城市响应人”代表家乡捐赠图书角仪式
举办“一堂课”,营造和谐家庭氛围。朝阳区举办“童心共育”暑期亲子成长营活动,帮助家长子女释放压力、重建情感联结。海淀区推出亲子沟通、家庭教育等49项“选单式”培训课程,组织专业讲师团队深入社区、网点站点开展培训,并针对特殊家庭开展1对1辅导,满足新就业群体改善亲子关系的切实需求。
朝阳区举办“童心共育”暑期亲子成长营活动
提供“团圆房”,助力家庭暑期欢聚。针对新就业群体暑期家庭团聚租房难、租房贵问题,东城区推出暑期团圆房计划,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暑期短租免押金、免中介费、免预付等租房优惠。同步打造“小哥探班季”项目,组织家属团参加小郎中研学班、观看红色影片等系列活动,不仅让新就业群体家庭在京团圆,也让探亲之旅成为感受首都发展的生动课堂。
东城区组织新就业群体家属团参加小郎中研学班
为帮助新就业群体困难人员减轻负担,市委社会工作部加强对美团等平台企业的工作指导,推动平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导美团联合公益组织发起“袋鼠宝贝公益计划”,为骑手家庭分忧解困。
大病帮扶跨界共济。该计划为各即时配送平台罹患重大疾病的外卖骑手未成年子女,提供紧急医疗救助金和针对性服务。目前已累计帮扶美团、饿了么等13个外卖平台的骑手子女1100余名,提供救助金4000余万元。
“宝贝之家”暖心守护。一方面,在各地骑手家庭聚集的社区建立26个“袋鼠宝贝之家”,提供课后托管、兴趣课堂等服务,累计服务超20万人次;另一方面,为大病康复期的骑手子女专设休养空间,允许骑手灵活调整配送时间,有效缓解骑手照护生病子女的难题。
月捐互动凝心聚力。美团公益基金会善款专项用于“袋鼠宝贝公益计划”。基金会定期组织“公益探访”活动,促进月捐人和骑手子女互动,累计已有45000余名美团员工自愿加入公益月捐。
美团与公益机构共建“袋鼠宝贝之家”
下一步,市委社会工作部将围绕新就业群体家庭需求,持续做好支持和服务,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及其家庭成员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来源:“北京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内容仅供参考